(通讯员:胡璇)2018年10月31日晚七点,武工商博闻国学社承办的发簪小课2于综合楼国学馆开启了新的篇章。发簪集材质和工艺于一体,,是宫廷中留下来的首饰品类最多的一类。发簪是古代中国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在电视影剧之中,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将头发盘起来,戴上冠,插上发簪。人们总是能被它们点缀出的精致效果所折服。此次小课,由社长毛雨飞带领大家,完成了上周小课未完成的作品。社员们都纷纷表示:能自己亲手制作发簪,他们都感到十分满足。

在上次小课的基础之上,本次小课还增添了新的元素——绾发。《隋书·儒林传·刘炫》中写道:“余从绾发以来,迄于白首。”绾发即为盘发,中国古时男女都会用簪来固定发冠,亦有把笔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簪笔原指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少数民族也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一些故事传说中,发簪常是男子送给心仪女子的首选礼物,女子也经常将之作为定情物送给情郎。发簪也是如今一些地区少数民族男女青年首选的定情信物。每年春节,未婚女子常用银簪连同自己的发辫一起敲击铜鼓,并将银簪作为定情物赠送给在场的意中人收留。这是男女之间最珍贵的礼物,婚后,丈夫要将银簪奉还妻子,插回妻子的头上,以祈愿生活幸福,白头偕老。因此,如今绾发这个词在盘发的基础之上,还多了一丝丝旖旎的意味。

社长毛雨飞使用本次小课制作的发簪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简易的绾发过程。社长发簪轻绕辅以细心的讲解,社员们用心听课继而活用,整个国学馆之内,都洋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
青丝渐绾玉搔头,簪就三千繁华梦。典雅的汉服,再配以精致的发簪,我们看到的不仅有这次小课的丰硕果实,还有穿越了古今的那一份醉人的雅致。虽然本次小课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今日所感,都将成为武工商博闻国学社永不褪色的回忆。
共青团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委员会
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社团联合会
博闻国学社
2018年10月31日
